Tyng-Ruey Chuang

Tyng-Ruey Chuang at

不只老大哥,小兄弟也在看著你!

(全文刊於《科學人》 2019 年 9 月號)

今年 4 月《紐約時報》做了個小實驗,使用美國紐約布萊恩特公園的網路攝影機,擷取廣場上民眾的影像進行人臉辨識。布萊恩特公園位於曼哈頓中城、紐約公共圖書館對面,市民遊客往來如織,公園廣場上方的攝影機即時轉播美景,不過廣場上的人們幾乎不曾察覺自己已經入鏡。

《紐約時報》選取某天的影像資料,經由亞馬遜公司的線上人臉辨識服務,比對附近公司行號網站上公開的上班族頭像。總共九小時的影像資料中有 2750 位路人的臉,經自動比對,果真發現好幾位在附近上班。這項刊載在「隱私」專題系列的實驗,從頭到尾只花了 60 美元,報導中訪問了一位被辨識出的大學教授,他對於人臉辨識技術能夠如此輕易取得,感到非常驚訝。

……

不只如此,個人隨身攜帶的電子票證、門禁卡也有獨特編號,可能洩露你我的行蹤,分析這些「唯一識別碼」出現的時空背景,就可以掌握群體與個人的蹤跡。在台灣,身分證字號在生活中廣泛使用,但卻沒有制度性的規範、限制或監察,也沒有獨立的個人資料保護專責機關。政府、商業、學校、醫療、保險等多數資訊系統,透過身分證字號就能相互串接,十分令人憂心。隨著資訊技術日益普及且成本下滑,有能力大規模處理個人資料的,不再只是政府或是巨型資訊公司少數「老大哥」,其他許多個人或團體也可能以各種方式成為「小兄弟」。資訊社會的倫理議題,隨著自動影像辨識越來越普遍,顯得更重要了。

http://media.academia.tw/u/trc/m/sat-column-2019-09/